Millers Oils CFS NT+ 0W30 介紹:
推薦用於現代比賽引擎,特別是需要釋放最大動力且適合高轉速引擎的場合。這是一款低黏度機油,具有極高的抗磨損特性,專為資格賽或短時間賽事設計。全合成三酯納米技術配方,旨在提供最大動力釋放和超低摩擦。其超低摩擦納米技術添加劑已成功應用於帶濕式離合器的摩托車上。
應用:
適用於比賽引擎,當最大動力釋放為首要需求時,特別是在資格賽或短時間賽事中,並且引擎設計適合這種曲軸箱潤滑劑。
使用者益處:
全合成三酯納米技術油提供以下優勢:
實驗室測試顯示,比前一代獲獎的NT系列進一步降低15%的摩擦和17%的磨損。
顯著降低摩擦。
減少零件磨損,延長引擎壽命。
降低熱量生成。
提高功率輸出和扭矩。
提升可靠性。
改善能源效率。
卓越的抗摩擦與抗磨損特性。
性能概況:
遠超API SM/CF和ACEA A1/B1要求。
專為現代高轉速引擎設計,適用於賽道比賽、耐久賽及爬坡、衝刺賽事。
適用於125°C的操作溫度,峰值可達150°C。
典型特性:
SAE黏度等級: 0w30
比重(15°C): 0.855
動黏度(100°C): 9.7 cSt
動黏度(40°C): 54.3 cSt
黏度指數: 166
高溫高剪切黏度(HTHS): 3.11
傾點: -51°C
閃點: 227°C
冷啟動黏度(-35°C): 最大6,200 cP
總鹼值(TBN): 10.1 mg KOH/g
選擇這油的目的不是為了開快用的(事實上這買菜車也快不起來)
主要是希望有更好的清潔性,幫引擎內部做個大掃除
另外也好奇是否能有效改善油電車靜止時,從電轉油的抖動感
另外也觀察一下油耗
原本的機油是Eni I-sint TECH F 0W30、配變速箱油是CASTROL TRANSMAX ATF DEXRON VI MERCON LV
這次兩個都換,機油用Millers Oils CFS NT+ 0W30、變速箱油用Redline D6 ATF
變速箱油的黏度剛好兩者差不多,也許影響油耗不是很大,估計機油影響較多
油耗原本長期實測每公升19-20公里,這次換完後是每公升21公里
這次剛換機油大概要跑至少一兩百公里以上,才真的差別比較大
明顯比原本的0w30輕快,有點類似0w20的感覺
高速公路巡航時引擎聲比較安靜,油門到底時比較沒有悽慘的引擎嘶吼聲,聲音略偏飽滿一點
高速加速反應也比較快
整體來說整個過程引擎運轉質感有好一些
以前換過幾次大廠全合成油,每次感受都差不多,可能心理作用,覺得好一點
但這次第一次用酯類機油,的確是滿有差的
但靜止時,從電轉油,引擎啟動瞬間的抖動感其實不覺得有什麼不同
以後再試試看0W20的酯類機油,看這轉換會不會好一點
這油公司規模應該不大、不太積極行銷一般乘用車的機油市場的樣子
是英國百年歷史的公司,主要專心於賽車方面的用油
由於行銷不積極,主要是在賽車或性能車之間較有名
一般人會接觸到也是口耳相傳
但他們的油有個特點,就是不太喜歡做認證
除了省去認證的成本外,似乎也不是很在乎消費者是否介意他們沒有機油認證
但畢竟也有百年歷史了,又專注於賽車用油,實際上許多用過的人評價普遍相當不錯
至於他們的酯類用油若作為日常用油是否耐用
許多用戶跑了8千或1萬公里後,將油送驗,仍呈現一個不錯的健康狀態
換言之,日常使用每一萬公里換一次油,絕對沒問題
並不需要三、五千公里就換一次油
對於大部分人來說,其實機油認證還是很重要,能有效保護自己的車子
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知名大廠的,絕對沒問題
當然適合自己車子的認證還是要挑符合的
Millers 這種沒有認證的,我不會去推薦別人用,但以目前用的狀況來說
我下次會再用看看,不過換個黏度嘗試看看
如果不是這麼介意有無認證,又願意相信這有百年歷史的公司的話
試試看,的確挺不錯的
使用滿3千公里的後續補充:
老實說,到將近3千公里後,效果才真正的發揮出來,前面所提的改善是事實,但跑了三千公里後效果會更強烈。
因為舊油會殘存在機件上,然後逐漸被新的油替換掉,等舊油徹底被替換掉後,才是新油百分百發揮實力的時候。
我最近的油耗又更好了,到了每公升22公里
除非真的是預算有限,不然以後我大概只會用這款油了...真的很猛